敦煌农民时尚文化里“乐陶陶”我的搜狐

  时下,在敦煌市的广大农村,村民们开博客、建QQ群、绘画写生、绣“十字绣”、编塑料插花……敦煌农民正用时尚的文化生活将农家人的日子装点得红红火火。

  开博建群网络生活甜滋滋

  开微博、建QQ群、网上购物、上网充电、在线娱乐。时下,“网络生活”已走入敦煌寻常百姓家,越来越多的农民放下锄头,拿起鼠标,活跃在互联网上,尽情享受着网络所带来的幸福生活。

  鲁银花是阳关镇龙勒村支书,是该村首位利用网络致富的女能人。为方便与村民的沟通交流,她不仅创建了QQ群,还开通了博客。加入她QQ群和博客的好友,都是村里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想创业、觉悟高的青年农民。

  现如今,敦煌市许多农民在网上建起了大大小小上百个QQ群、论坛或博客,大家没事就上网,在网上查找致富信息、交流创业经验,学习科技文化知识、宣传推介农副产品、进行网上购物。一些外出农民工还通过村里的QQ群“晒”用人单位的招工信息,帮待业村民找到就业岗位。QQ和博客已经成为敦煌农民的“充电器”和“加油站”,成为农民发家致富的黄金屋。

  作画办展画中“淘金”

  在敦煌市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区,濒临月牙泉畔的“墨池云”是敦煌市七里镇三号桥村农民火久明的创作室和画展厅。端坐在画板前的火久明,手握彩笔,时而沉思,时而涂抹:雄浑的鸣沙山,清澈的月牙泉,湛蓝的天空下几峰骆驼瞬间变成了纸上的色彩斑斓。展厅里陈列着一幅幅精美画作,诠释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常常吸引众多游客驻足观赏和争相收藏。

  青年画家火久明是土生土长的敦煌农民,特别擅长书画浓郁的西部特色和迷人的大漠风光。他的作品《丝路风光》、《大漠魂》、《西部大漠风光》等反映西部山水风情的画作多次在全国书画艺术作品展览中荣获金奖。目前,他已成为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画家协会会员,并先后在兰州、庆阳等地成功举办个人画展,500多幅作品被名家文博单位、中外友人收藏。像火久明这样的农民作画者在敦煌市有近100人,他们农忙时种田务农,农闲时泼墨绘画,既愉悦了心灵,又创造了财富。

  手工活乐了妇女甜了生活

  立夏后,敦煌农村大地郁郁葱葱,生机勃勃。在转渠口镇漳县村刘玉花的农家小院,树荫下的家门前像开会一样坐满了人,五六个农村妇女围坐在一起,一边拉着家常一边飞针走线绣“十字绣”,其乐融融。像刘玉花一样靠手工活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的妇女,在敦煌市不在少数。

  庄稼地的活儿多半只是春秋两季忙,敦煌农民大部分闲暇时间都是虚度光阴。于是,十字绣、塑料插花编制等没成本、零风险、可以边学边做的手工活计逐渐火爆了农村。家里、地里的活儿两不误,空闲时间就能挣钱,多的一月能挣上千元,少的也有五六百元。老百姓对这样的手工活儿总结出一句话:不出门儿,不出院儿,一天能挣几十块儿!

  如今,因有了手工活计,不少农村妇女从“围锅台转”到“绕市场赚”,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婆媳间算计的是一天能赚多少钱,邻里间谈论的是如何提高手工新技术,夫妻间奔的是日子越过越甜,家庭关系和谐了,乡俗村风转变了。

  岷县唱响文明幸福曲

  五月的岷州大地,草长莺飞,百花盛开。无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阵阵文明新风拂面而来,沁人心脾。文化广场、洮河岸边、二郎山上,到处欢歌笑语。中老年扇子舞、太极拳、腰鼓队和着美妙的音乐起舞,处处能感受到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今年以来,岷县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开展的“千百十”系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成为推动该县和谐社会建设的“助推器”。

  日益繁荣的文化事业,引领着人们的精神追求。近年来,该县在繁荣文化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中国花儿之乡”、“联合国花儿考察采录基地”、“中国洮砚之乡”等荣誉接踵而至;“洮岷花儿”等多个项目被国家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马家窑文化”、“寺洼文化”、“树扎文化”等文化遗存的研究成果丰硕;文艺创作势头旺盛,一直位列定西市各县区前茅。该县利用“花儿会”等节会活动,多次举办书画摄影展、奇石根雕展、民俗文化展等展览活动,不仅陶冶了人们的情操,提升了生活品位,也极大地活跃了城乡干部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物质保障。人民公园、叠藏河风情线以及二郎山森林公园等一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相继竣工,使县城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不仅县城如此,农村的村容村貌也越来越整洁漂亮了。一年一度的“文明村巷”、“文明家庭”、“卫生家庭”等评选活动,激发了人们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往日柴草乱堆、粪土乱放、畜禽乱跑的现象逐渐改观,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已非往日可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时尚文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